商品混凝土
201 4年第2期 Beton Chinese Edition —— Ready-mixed Concrete 研究探索
混凝土减胶剂的性能与机理研究
左彦峰 1 , 郭群 1 , 钱峰 2 , 马旺坤 1 , 王晓芳 3
( 1.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, 北京 100024; 2.安徽京工建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, 合肥 231633; 3.乌兰察布市集林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, 乌兰察布 012000)
[ 摘 要] 本文通过胶砂试验、 砂浆流动度以及混凝土试验, 得出以下结论, 混凝土减胶剂的掺量范围为 0.15%~ 0.35%, 可有效降低 10% 左右的水泥用量, 其与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相容性良好, 该剂几乎没有减水率, 具有一定引气和缓凝效果、 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抗压强度均有较大的提高, 几乎不含氯离子等混凝土有害成分。 同时, 本文采用 XRD、 DSC/TG 以及 MIP 等方法对该外加剂的机理进行了分析, 认为, 减胶剂对水化产物的类型不产生影响, 促进了早期结晶程度不高的 CH 的形成, 改善了硬化浆体的孔结构, 降低了中间孔数量, 提高浆体抗渗性; 增加了凝胶孔数量, 提高了 CSH 凝胶的数量。 混凝土减胶剂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,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[ 关键词] 混凝土; 减胶剂; 水泥; 外加剂; 机理
0 前言
近年来,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, 建筑规模前所未有。据统计, 2012 年我国水泥产量为 22 亿吨, 按 400kg/m 3 折算, 约折合混凝土 55 亿方, 居世界第一。 此外, 建筑要求对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 例如要求高工作性、 高强度、 高耐久性等。
我国在经济上存在城乡 差异和东西差距巨大的特点, 这也意味着建筑市场的巨大潜力, 同时也表明水泥、 混凝土的巨大需求。 水泥产业的是一个高能耗、 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
性产业。 为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, 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, 在保证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、 耐久性的前提下, 有效降低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 [3-4] 。
工程实践表明, 混凝土减胶剂( JGJ) 可以有效降低单方混凝土水泥的用量, 而不降低混凝土的各项性能。 本文对混凝土减胶剂的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。
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
1.1 原材料
水泥: 基准水泥。
粉煤灰: Ⅱ 级, 华能。
磨细矿渣: S95, 首钢。
外加剂: 混凝土减胶剂( 液体) , 聚羧酸系减水剂( 自产, 含固量 20%) , 萘系减水剂( 粉剂, 建恺) 。
砂: 二区中砂, 细度模数 2.7。
石子: 最大粒径 25mm。
水: 洁净自来水。
1.2 试验方法
(1) 混凝土试验
采用 GB8076—2008《混凝土外加剂》 技术指标测定减胶剂的减水率、 含气量、 泌水率比、 凝结时间、 28d 收缩率比、 相对耐久性( 200 次) 、 抗压强度比。 试验温度为
(20± 2)℃。
(2) 氯离子含量和总碱含量
按照 GB/T8077—2012《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》进行试验。
(3) 胶砂强度
按照 GB/T17671—1999《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》 ( ISO法)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。
(4) 砂浆流动度
采用工程实际用 C30 混凝土中的砂浆配比, 见表 1。
表 1 砂浆配合比 kg/m 3
水泥 | 粉煤灰 | 磨细矿渣 | 砂 | 水 |
180 | 80 | 105 | 810 | 160 |
(5) 微观试验样品的制备
在水泥净浆搅拌机中搅拌水泥浆体, 搅拌 3min, 水灰比为 0.50, 将之置入 (60× 60× 60)mm 3 试模中,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 3d、 14d、 28d。 取出试样, 去除试块表面的水泥表皮, 采用内芯作为待测样品。 并置入无水乙醇中, 终止水化, 待测。
(6) XRD
采用 D8 ADVANCE( 德国布鲁克) X 射线衍射仪对试样对试样在 5~ 70° 进行扫描, 步长为 0.02° , 加速电压为40kV, 电流 40mA, 铜靶。
(7) DSC/TG
采用 NETZSCH STA—449C 综合热分析仪对试样进行测定。 升温速率为 20℃/min, 保护气体为 N 2 。 升温程序为, 从25℃ 以 20℃/min 升温至 50℃, 保温 30min, 以除去残留的自由水; 然后开始热分析试验, 以同样的升温速率升至 1000℃左右。
(8) MIP
美国产 Micromeritics AutoPore III 水银测孔仪。 汞压力范围为 0~ 55000psia。 样品破碎为 2.5~ 5mm, 干燥后测定。
2 混凝土减胶剂的性能研究
2.1 减胶剂掺量对胶砂强度的影响
采用了胶砂强度的方法对减胶剂的掺量范围进行确定。见图 1。 从图 1 中可知, 随着减胶剂掺量的增加胶砂强度先增加而后有所降低。 其掺量范围在 0.15%~ 0.35% 较为适宜。
掺量(%)
2.2 减胶剂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
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已成为当代混凝土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, 也是高性能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。 本部分采用胶砂流动度的方法对减胶剂与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
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。
(1) 减胶剂与萘系减水剂的相容性
萘系减水剂是目 前我国用量最大的减水剂, 在民用建筑行业中, 萘系减水剂是主要的选用外加剂剂种。 掺减胶剂与萘系减水剂的砂浆流动度见图 2, 萘系减水剂掺量为 0.8%。
从图 2 中可以得知, 随减胶剂掺量的增加, 初始流动度略有增加, 但掺量增至 0.3% 以后流动度有所下降, 可能是由于该减胶剂与萘系减水剂竞争吸附, 使萘系减水剂分子的吸
附率下降所致; 流动度的经时保持能力有所增加, 特别是掺量增至 0.1% 以后, 保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。
(2) 减胶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相容性
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种相对萘系减水剂性能更优异的减水剂。 该外加剂在近年来国家的重大、 重点工程得到大量的应用, 目前在我国民用建筑中也开始了成规模应用, 其年产
量增加十分迅速, 2011 年产量达 239.11 万吨, 约占合成类减水剂的 30% 以上。 掺减胶剂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砂浆流动度见图 3。 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为 0.2%。 从图 3 中可以得知, 随减胶剂掺量的增加, 砂浆流动度略有增加, 但变化不大, 也即, 减胶剂对掺聚羧酸系减水剂流动性影响不大。
2.3 减胶剂的各项混凝土性能
采用 GB8076—2008 以及 GB8077—2012 的方法对减胶剂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, 结果见表 2。
从表 2 可以得知, 减胶剂几乎没有减水率, 具有一定引气和缓凝效果, 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抗压强度均有较大的提高, 几乎不含氯离子等混凝土有害成分。
表 2 减胶剂的各项性能
编号 | 检验项目 | 检验结果 |
1 | 减水率(%) | 1.1 |
2 | 含气量(%) | 3.8 |
3 | 泌水率比(%) | 20 |
4 | 抗压强度比(%) | 3d 144 |
28d 132 | ||
5 | 凝结时间差(min) | 初凝 + 40 |
终凝 + 85 | ||
6 | 28d 收缩率比(%) | 118 |
7 | 相对耐久性(200次)(%) | 90 |
8 | 氯离子含量( 按折固含量计)(%) | 0.05 |
9 | 总碱含量( 按折固含量计)(%) | 0.8 |
3 混凝土减胶剂的机理研究
混凝土减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, 掺入水泥混凝土中后对水泥的水化产物的影响如何? 对孔结构的影响怎样? 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十分重要。
3.1 减胶剂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
(1) XRD
空白试验与掺减胶剂( JGJ) 试样的 XRD 结果见图 4。从图 4 中可以得知, 从峰的类型来看, 没有发现新的晶体产物, 但在 3d 时, 空白试样 CH 峰强度明显高于 JGJ 试样, 这表明, 空白试样 CH 的数量和结晶情况可能比 JGJ 的高。
( 2) DSC/TG
空白试验与掺减胶剂( JGJ) 试样的 DSC 结果见图 5。从图 5 中可以得知, 从材料的吸热分解情况来看, 各个试样的吸热峰基本相同, 也即, 未发现新的产物。
从热失重角度分析, 可以得知各样品中 CH 和总结合水的量。 见图 6 和图 7。
从图 6 中可以得知, 空白试样的 CH 数 量随水化程度的发展而逐渐增加, 而掺减胶剂试样 3d 的 CH 数量较高, 且在水化过程中基本不变。 结合图 4 的结果, 可以认为, 减胶剂的掺入促进了 CH 的形成, 但 CH 的结晶程度不高, 可能是无定形的。
从图 7 可以得知, 各龄期中, 减胶剂试样的总结合水量均高于空白试样的。 这表明, 减胶剂在各个龄期促进了水泥的水化进程。
3.2 孔结构分析
混凝土中孔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巨大, 例如强度、 抗冻性、 碳化等。 资料显示, 可将混凝土中的孔分为四类:>10000nm, 大孔; 50~ 10000nm, 影响离子传输; 10~ 50nm
中孔, 影响渗透性和强度; 2~ 10nm 凝胶孔, 影响徐变性能。
本文对掺减胶剂水泥浆体( 28d) 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,见图 8。
从图 8 中可以得知, 减胶剂试样小于 8000nm 的孔略多于空白试样, 而 8000nm 以上的大孔, 减胶剂较少, 这表明, 具有一定引气功能的减胶剂( 表 2) , 降低了浆体中的尺寸较大的孔, 增加了尺寸较小的孔, 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以及耐久性是有意义的; 影响离子传输的 50~ 1000nm 的孔的数量基本与空白试样相同; 10~ 50nm 中孔数量, 减胶剂试样较空白试样的低, 这表明, 减胶剂的掺入可以降低硬化浆体的渗透性, 并可以增加浆体的强度; 2~ 10nm 凝胶孔数量,减胶剂试样比空白 试样的高, 而凝胶孔的孔隙率是固定的( 约 28%) , 凝胶孔数量的增加表明 CSH 凝胶数量的增加,也即减胶剂的掺入促进了CSH 凝胶的形成, 这对硬化浆体的力学性能是有益的。
表 3 内蒙某搅拌站掺减胶剂的生产结果 kg/m 3
4 混凝土减胶剂的工程应用
内蒙某搅拌站采用了混凝土减胶剂进行了混凝土的生产。 水泥采用北疆牌 P·O42.5, 28d 强度约为 45MPa, 泵送剂为北京产萘系高效减水剂, 减水率约为 20%, 河砂为中粗砂, 石为连续级配未破碎河卵石。 混凝土生产结果见表 3。
从表 3 中可以得知, 减少大量水泥后, 混凝土强度没有任何降低, 保守计算, 每立方米至少可以减少 25 公斤水泥。该外加剂在多个工程中得到了应用, 完全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,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5 总结
(1)减胶剂掺量在 0.15%~ 0.35% 能提高砂浆抗压强度。
(2) 减胶剂与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复合使用时, 工作性和力学性能不产生不良影响。
(3)混凝土减胶剂几乎没有减水率、 具有一定引气和缓凝效果、 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抗压强度均有较大的提高, 几乎不含氯离子等混凝土有害成分。
(4)减胶剂可在减少 10% 左右的水泥用量情况下, 对混凝土的各龄期力学性能不产生不利的影响。
(5)减胶剂促进了水泥各龄期的水化, 但对水化产物的类型不产生影响, 促进了早期结晶程度不高的 CH 的形成。
(6)减胶剂改善了硬化浆体的孔结构,增加了8000nm 孔数量, 降低了大于 8000nm 孔的数量; 降低了中间孔( 10~ 50nm) 数量, 提高浆体抗渗性; 增加了凝胶孔( 2~ 10nm) 数量, 提高了 CSH 凝胶的数量。
参考文献
[1] 吴中伟, 廉慧珍. 高性能混凝土[M], 中国铁道出版社,2000.
[2] 孙伟, 缪昌文. 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[M], 科学出版社,2012.
[3] 王子明.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[M], 化工出版社, 2011.
[4] http://data.stats.gov.cn/
[ 作者简介]
左彦峰( 1979—),男,工学博士,副研究员,主要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。
[ 通讯地址] 北京市朝阳区管庄路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(100024)